制冷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制冷剂是空调制冷设备中的工作流体,它在空调制冷设备系统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循环变化不断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达到制冷的目的,习惯上又称制冷剂为制冷工作介质或简称工质。
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能够汽化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用。制冷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1834年乙醚是最早使用的制冷剂,缺点是易燃,易爆,抽取低温时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
1866年威德豪森提出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1870年卡尔林德用氨作为制冷剂。
1874年,拉乌尔双眼皮克特采用二氧化硫作为制冷剂。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历史上曾经是比较重要的制冷剂,但二氧化硫毒性大,作为重要制冷剂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二氧化碳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压力特高,致使制冷压缩机结构设计极为笨重,但它无毒,使用安全,曾在船用冷藏装置中作为制冷剂达50年之久,1955年才被氟利昂所取代。近几年,二氧化碳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环保特性从新受到人民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共沸制冷剂
20世纪60年代使用非共沸制冷剂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确认CFC(氯氟烃)是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危害物质,开始了CFCs(氯氟烃)和HCFCs(氢氯氟烃)的限制与替代的工作。目前,最有希望替代制冷剂的是氟利昂中的HFCs(氢氟烃)类物质。
总的来讲,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阶段(1830-1930):
主要采用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等作为制冷剂,它们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低,用了约100年的时间。
二阶段(1930-1990):
主要采用CFCs(氯氟烃)和HCFCs(氢氯氟烃)制冷剂,使用了约60年的时间。
三阶段(1990年至今):
进入了以HFCs(氢氟烃)为主的时期。